
隨著 Tim Stokely 因其新平臺 Subs 再次成為焦點——這個平臺在模式上延續了 OnlyFans 的熟悉邏輯——他所提出的許多新功能,其實早已被實現。
SUBBD ($SUBBD)是一個由 AI 驅動、加密原生的創作者平臺,已經上線,正在成長,並且遠遠領先於任何模仿者。它已經提供了 Subs 目前僅在宣傳中的功能:真正的所有權、對受眾的直接控制,以及更優的創收方式——沒有中間商抽成。
自今年四月啟動預售以來,SUBBD 已吸引超過 60 萬美元資金,早期支持者已經看出它的差異所在。這不是又一個打著新名詞包裝的 Web2 平臺,而是一個真正為創收與創作者長期成長而構建的下一代生態系統。
與 Subs 不同,SUBBD 目前已擁有超過 2,000 名盈利創作者,覆蓋總粉絲數超過 2.5 億。
這個平臺不是“即將上線”——它已經存在。預售正在進行中,這是你搶先參與的機會。每枚 $SUBBD 當前價格為 $0.0556,但距離下一輪漲價僅剩不到三天。
Subs 談“真正的所有權”——SUBBD 已經實現
當 Stokely 在五月推出 Subs 時,該平臺被稱為創作者平臺的重要升級,宣傳包括“真正的所有權”、AI 工具和更多盈利方式。
OnlyFans founder Tim Stokely tells WIRED his new platform, Subs, will help creators earn more money, using longform video, video calls, and a suite of AI features. https://t.co/qwaMl3rWAr
— WIRED (@WIRED) May 29, 2025
借助在 OnlyFans 的經驗積累,Stokely 打造了一個更“乾淨”、更具品牌友好度的平臺形象,並加入了長視頻內容、即時增長資料分析、與粉絲直接互動等功能。
但雖然 Subs 宣稱將開啟創作者賦能的“新時代”,其所提供的大多數功能卻並不陌生——更像是對 YouTube、Instagram 和 Cameo 等現有平臺的一次“混搭重構”。
整體上確實打磨得較為精緻,但在當前競爭高度飽和的市場中,Subs 是否真能突圍仍有待觀察。目前官方尚未公佈使用者資料,平臺熱度和使用者增長仍屬猜測階段。
如前所述,Subs 所推出的功能,SUBBD 早已在鏈上實裝並投入使用。該平臺已在用戶覆蓋與變現效果上佔據領先地位,數千名創作者正在高效變現,平臺依託鏈上架構與 AI 原生特性,已積累了穩定忠實的用戶基礎。
儘管 SUBBD 當前的預售融資總額相較未來潛力仍屬“起步階段”,但它已經清晰地證明自己不僅僅是“又一個專案”,而是一個功能成熟、執行力領先的真實產品。
當創作變成透支 —— SUBBD 如何幫助創作者重新掌控主動權
“創作者倦怠”早已不是一句流行語,而是真實存在的挑戰,影響著創作者的心理、情緒與身體健康。為了維持曝光度、持續輸出內容、保持高頻互動,許多創作者已被推向崩潰邊緣。
這種倦怠感不僅波及創作者本身,也悄然影響著他們的粉絲。那些為建立真實連接而訂閱的用戶,往往能察覺出回復變慢、互動變少、情緒低落,甚至是創作者“心不在焉”的狀態。這樣的疏離最終導致用戶忠誠度下降、訂閱流失。
根據 Patreon 最新發佈的《State of Create 報告》,53% 的創作者表示如今與粉絲建立聯繫比五年前更難。這一現象背後的根源,是演算法導向的平臺不斷擠壓真實互動的空間。與此同時,78% 的創作者承認他們所創作的內容被演算法所主導,往往犧牲了自身的創作自由與滿足感。
也正因如此,越來越多創作者開始轉向能真正賦能自己的平臺——那些提供實用工具、幫助他們對抗倦怠的解決方案。
根據 Awin Group 最新調查,雖然目前直接認為“AI 可緩解倦怠”的用戶比例還不算高,但:
- 78% 的受訪者表示 AI 有助於提升內容生產效率
- 57% 認為 AI 能增強創意表達力
- 53% 認為 AI 簡化了剪輯等流程
SUBBD 正是基於這一背景而誕生的。平臺集成的 AI 工具可自動處理那些重複、耗時的任務,如內容剪輯、直播管理、排程發佈、交叉銷售等,幫助創作者將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:創作與連接。
不再是為流量盲目跟風,不再是你追我趕地製造短期熱度內容。
不像 Annie Knight 那樣,為了“壓過” Bonnie Blue 而過度施壓,最終因崩潰住院——SUBBD 拒絕這種 PVP 化、內耗式創作路徑,轉而構建一個可持續的創作生態。
Our mission is to build the future of content creation. ♥️$SUBBD is focused on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AI to make creator–subscriber interactions seamless and better than ever before! 😍
Buckle up — it’s about to get good. 🚀 pic.twitter.com/oUJeeigsZS
— SUBBD (@SUBBDofficial) June 3, 2025
https://twitter.com/SUBBDofficial/status/1929966666210771070
創作者值得的不止 30% —— SUBBD 讓他們拿回應得的一切
在 OnlyFans 等平臺上,一些網紅創作者的收入令人瞠目結舌。例如身高 6 英尺 3 英寸、腿長 53 英寸的模特 Marie Temara,據稱年收入高達 1,000 萬美元;澳大利亞說唱歌手 Iggy Azalea 更是在一年內創下 4,800 萬美元的營收紀錄。
因此,當《哈利·波特》演員 Jessie Cave 表示,內容創作比演戲更聰明、更快幫她還清債務時,沒人會感到驚訝。
Z 世代普遍認同這種選擇——如今,越來越多年輕人將“創作者”視為理想職業,甚至優先于傳統路線,如醫生、律師等。
SUBBD 正是在這種趨勢下應運而生的平臺,拒絕 Web2 模式中平臺抽走 30%+ 的收益分成機制,真正將收益主權還給創作者本人。
Harry Potter alum Jessie Cave announced she has joined the adult website OnlyFans to share hair-focused content as a way to empower herself and pay off debt. pic.twitter.com/PyV7hRai0f
— E! News (@enews) March 11, 2025
https://twitter.com/enews/status/1899609281609204075
但現實是:頂尖 1% 創作者收入驚人,而大多數創作者面對的卻是另一種境況。
內容創作倦怠是真實存在的,尤其對新加入者來說更為嚴峻——他們很快會發現,在扣除平臺抽成和經紀人分成後,自己往往只能拿到總收益的 30% 到 40%。
為什麼?因為在多數主流平臺上,經紀人幾乎是“標配”——他們負責品牌合作、內容規劃、日程管理和商務談判,而這些服務通常要額外提成高達 40%;再加上平臺本身的 20%–30% 抽成,創作者真正落袋的收益被層層削減。
而 SUBBD 則完全不同。平臺統一收取 20% 的費用,已包含基礎設施維護、持續研發投入,以及一整套強大的 AI 原生工具,説明創作者高效管理內容生產流程。
沒有中間商,沒有暗扣,更多掌控權,更多實際收入——這是 SUBBD 的底層邏輯。
真正的所有權,從這裡開始 —— 用 $SUBBD 認領屬於你的創作權益
我們說清楚一點:SUBBD 並不是在“追趕” Subs,它已經實實在在落地了 Subs 還在宣傳的願景。
這也意味著,SUBBD 仍擁有巨大的增長空間。當越來越多創作者意識到它與其他平臺或所謂“競爭者”之間的本質差異,他們會發現:SUBBD 就是一個更可持續、更以創作者為核心的未來模型。
如今創作者經濟的整體規模已超過 850 億美元,並仍在不斷擴大。當創作者開始轉向那些真正支持他們、賦予他們自主權的平臺時,SUBBD 就是他們的最終歸屬,只是時間問題而已。
如果你也看到了這個未來,那現在正是參與的最好時機。$SUBBD 預售已籌集超 60 萬美元,但項目仍處於早期階段。
訪問 SUBBD 預售官網,你可以使用 ETH、BNB、USDT,甚至銀行卡參與購買。連接你的錢包(Best Wallet 是官方自託管錢包合作方),即可在預售結束後領取代幣。
還可以質押你的 $SUBBD,享受固定 20% 年化收益(APY),同時共同推動下一代創作者科技的發展。
關注 SUBBD 的 X、Instagram和Telegram社群,掌握專案最新動態。
立即訪問 SUBBD 代幣預售官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