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專家指最近山寨幣市場的氣氛有點微妙?就拿XRP來說好了,價格盤了整整一個月,上上下下,不痛不癢。6月2日XRP價格落在2.1美元附近,比起前一週其實是跌的,還跌了7%。但你如果以為這樣就是完了,沒人看多了吧?那可能就真的誤判了,因為Deribit期權市場那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。
根據Deribit CEO Luke Stryers給出的數據,從5月開始XRP看漲期權未平倉合約(Open Interest)一直在穩定增加,尤其集中在2.60到3.00美元的執行價,還有最熱門的4美元看漲期權,名義未平倉部位居然高達539萬美元。換算一下,大概7.76億日元。更誇張的是,連3美元、3.10美元那檔期權也都有超過500萬美元部位在躺著不動。
所以現在的狀況很明顯了,價格雖然猶豫不決,但押漲的錢卻不斷進場。Deribit甚至透露,這些未平倉部位主要集中在6月跟9月的合約上,單月交易量逼近7000萬美元,這還是只算XRP,不是整個市場。
圖表說跌,期權說漲,誰比較準?
好啦,技術分析這邊也不是完全無聲。TradingView的圖表顯示,XRP五月收了一根帶長上影線的十字星,典型的多空僵持信號,而且是出現在之前一段上升趨勢之後。從技術面來說,這叫牛勢疲乏,常被當成反轉訊號之一。從4月初的1.6美元低點反彈到2.65美元,然後再被空方拉回原點,這一波確實有點洩氣。
不過,與此同時,有交易員竟然跑去買5月30日到期、執行價2.40美元的看跌期權,這操作是保險?還是另有所圖?可能都有。但不管哪種解讀,一邊圖表走弱、一邊期權市場喊漲,這種分歧本身就很值得玩味。
為什麼大家對XRP突然這麼有信心?
背後當然不只是感覺問題。Ripple近來動作頻頻,一直在強化XRP作為跨境支付基礎設施的定位,甚至喊出可以替代SWIFT的老舊體系。市場可能會想這不早講過了嗎?但這次不一樣,確實有數據支撐。
根據最新預測,全球B2B跨境支付市場預計從2024年的31.6兆美元成長到2031年的50兆美元,增幅將近58%。市場大、機會多,如果XRP真能把這塊吃下來一部分,想像空間自然拉滿。更別說市場也開始傳出,可能有與XRP掛鉤的ETF要在美國實體交易所上市,雖然目前沒官宣,但光是這個rumor就足以炒熱整個情緒。
Solaxy登場:Solana系山寨的新希望?
XRP熱到發燙,但別以為其他山寨就沒動靜。另一邊,Solana生態裡最近出現了一匹強勢新馬Solaxy,代幣名稱SOLX。它自稱是Solana首個Layer2方案,主要目標是改善Solana鏈上的擁堵問題,讓交易變得更快、更便宜。而最有趣的是,這東西不是單鏈部署,它同時可在Solana跟Ethereum上運作,跨鏈本身就已經夠誘人了。
更妙的是,Solaxy的設計還帶著濃濃的meme文化DNA,搭配實用的鏈上分析工具,有點像是把Dune+Telegram機器人+迷因幣全部揉在一起。講難聽點,是蹭熱度;講好聽點,是把文化、社群跟工具都做到位。目前他們預售已經募到4,300萬美元,而且有幾筆超過百萬的鯨魚買單,就發生在不到兩週前。這熱度,如果不是有什麼內部消息,怎麼可能這麼快衝起來?Solaxy已進入最後階段,距離預售結束只有13天。
再補一刀,Solaxy還通過了鏈上安全審計。對投資人來說,這點其實不小,尤其是在這種meme外皮+基建內核的新幣橫行的時代,能先完成審計、證明自己不是一日遊,這就是門檻。
這場期權與新幣的交錯,透露什麼訊號?
當市場發現XRP這種老牌幣突然變成衍生品市場的寵兒,同時Solaxy這類Layer2新幣也快速吸金,代表什麼?一個很可能答案是資金在換方向。主流幣卡在技術面橫盤不動時,大戶會選擇進期權做槓桿操作,小散則轉向預售市場尋找下一個百倍機會。
市場從來不缺熱點,但真正能連結敘事、基本面與市場行為的少之又少。XRP靠實體應用和ETF預期撐住價值預期,Solaxy則用技術+文化的組合包裝搶奪注意力。你可以選擇其中之一,但聰明的人也許更該思考,它們不是非此即彼,而是這輪山寨幣重啟行情的兩個維度。
結論:6月山寨幣的第二波可能正在發酵
如果說5月是消化獲利、等待方向的過渡期,那6月……很可能就是山寨幣開始翻身的起點。你可以說這波看漲XRP只是衍生品投機,但當未平倉合約在Deribit堆成一座山,市場還會無動於衷嗎?你也可以質疑Solaxy還沒掛牌就喊破億估值不實際,但預售才過半就能吸進4300萬美元,這不是市場的選票嗎?
別忘了,市場的邏輯從來不是誰「應該」漲,而是誰「被相信」會漲。在這個加密世界,信念本身就是資產,越多人相信,價值就越可能實現。而現在,看來有不少人正在做出選擇。那你呢?你會下注在哪一邊?或者……你其實兩邊都不想錯過。
